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值此中国安装协会(大家习惯称呼“中安协”)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回望其发展历程,感慨万千。大约三十年前,中安协在成都召开科技委员会会议,由我所在的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现四川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彼时,我刚调入公司技术处不久,作为一名会务工作人员,有幸近距离接触了这次行业盛会。至此,“中国安装协会”这个名字初次印入脑海,尽管那时对“协会”这类单位的性质、职能及其与企业的联系尚处懵懂,但心中已充满好奇。谁能想到,在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里,有两位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行业知名专家——王清训和黄崇国,日后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他们对工作的严谨和对行业的赤诚,以及对我的专业启发和指导,为我日后的工作树立了标杆、提供了帮助;而那个初闻其名的“中国安装协会”,更是成为贯穿我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纽带和温暖记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中安协启动“中国安装之星”认定评选活动,我与协会的接触从朦胧走向具体。 该评选以技术先进性、推广性及工程特殊性、规模化为核心,旨在树立行业标杆。因在公司技术处任职,我受命担任公司申报“中国安装之星”的经办人。从研读办法、整理材料,到与协会人员反复沟通、答疑解惑,这个过程成为我认知中安协的重要窗口。一次次细致严谨的对接中,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令我印象深刻。中安协的形象,在我心中从一个抽象的名称,具象化为一个实实在在推动行业发展、提升安装工程品质的专业组织。这段经历,为我日后更深层次参与协会工作埋下了伏笔。
结缘:深度融合中的职责担当与共同成长
2003年初,根据四川省建设厅规范行业协会管理的要求,挂靠我公司的“四川省安装协会”需整合入四川省建筑业协会。我参与了原协会的注销清算工作。正是这次 整合,促成了我职业生涯的转折——被委派到四川省建筑业协会,专职负责安装行业工作。这让我与中安协的联系,从项目申报层面跃升至省级行业组织协同层面。
同年,在各方力量特别是中安协的关心指导和省内安装企业支持下,四川省建筑业协会安装分会(习惯简称 “四川安装分会”)经批准正式成立。承蒙信任,我担任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直至2024年4月卸任。这份责任,使我得以在更高平台上,更直接、更深入地与中安协进行联系、交流与协作。2004年6月,为提升四川省安装工程质量,充分借鉴“中国安装之星”成功经验,《四川 省优秀安装质量奖(蜀安杯)》(后更名为“四川省安装 工程优质奖(蜀安杯)”)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这也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获政府认可的省级安装工程质量最高奖项。“蜀安杯”的创立,不仅填补了省级安装工程质量奖项空白,也激发了企业创优热情,更是对中安协引领的全国机电安装工程创优体系的有力补充和区域实践。
自此,因工作需要,我开始频繁参加中安协组织的全国性会议、研讨、培训和交流活动。每一次参与,都让我对中安协在凝聚行业力量、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技术进步、规范行业行为、反映企业诉求等方面发挥的核心作用,认识更为深刻全面。我深切感受到,中安协不仅是行业政策的“传声筒”和“解读器”,更是引领行业的“灯塔”和凝聚力量的“磁石”。我与中安协的联系日益紧密,工作协同日益默契。
见证:中流砥柱的引领与行业发展的丰碑
纵观中安协四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历程,协会始终以引领行业发展为己任,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在多个关键节点留下里程碑式的印记,深刻塑造了中国安装行业格局。
资质改革,奠定行业地位新基石: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施工企业资质标准修订。中安协勇挑重担,承担了安装领域资质标准修订重任。协会组织精干力量, 深入调研,广泛吸纳企业、专家、地方协会意见,借鉴国际经验。经过艰苦努力,成功推动安装施工资质确立为总承包资质序列。这一历史性突破,结束了安装行业长期仅有专业承包资质的局面,极大提升了安装企业在工程建设产业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参与高层次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法律与政策基础, 其意义之深远,堪称行业发展分水岭。
铸就“星”光,引领质量提升新征程:“中国安装之星”是中安协服务行业、提升质量的核心品牌。2010年,在国家九部门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工作中,该奖项不仅被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确定为全国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而且也将其正式确认为全国安装工程质量奖,其权威性获得国家认可。中安协在开展“中国安装之星”评选活动中,始终坚持“自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持续完善评选标准和流程,形成科学严谨的创优评优机制。为发挥优质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 “策划先行、样板引路、过程创优、一次成优”理念,构建了涵盖项目培育、过程指导、培训观摩直至优中选优的完整创优体系。通过“以评促建、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使“中国安装之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安装行业竞相追逐的最高荣誉。它不仅激发了全行业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更显著促进了全国机电安装工程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为建设“好房子”、争创更多精品工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赋能,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安协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进行业科技创新。协会成功争取到科技部批准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资格,设立了面向安装行业的科技奖项。通过此平台,系统组织科技成果评价、表彰和推广,有效激发了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脱颖而出并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行业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其中,协会精心组织开展的BIM技术应用成果评价活动,作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有效解决了复杂管线综合布置碰撞难题、优化了空间布局,实现了机房的装配式施工,显著提升了观感质量,并为后期数字化运维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为行业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育才树人,构建执业发展新体系:在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改革进程中,中安协展现了高度责任感和专业能力。 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协会组织顶尖专家,负责机电安装专业建造师考试大纲、考试用书的编写及后续的适时修编。专家严谨治学,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协会还精心组织专家参与考试命题、审题及试判卷工作,保障考试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尤为重要的是,面对行业细分领域多、资格管理复杂的难题,协会通过大量协调和细致工作,成功推动电力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冶金工程与机电安装工程整合为统一的“机电工程”专业。这一重大整合,不但顺应国际趋势和国内需求,还降低了企业和人才的执业资格管理成本,打破了行业条块分割形成的专业壁垒,确立了“大安装”“大机电”理念,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行业一体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
展望:续写华章的殷切期许
四十年风雨兼程,我何其有幸,亲历并见证了中安协成长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守护者。中安协与地方协会及企业之间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不仅是凝聚力的源泉,更是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站在四十载征程的新起点,面对国家高质量发展蓝图 和建筑业深刻变革的时代浪潮,作为一名“老安装人”, 我满怀感念与祝福。
这感念,献给中安协四十年风雨兼程的辉煌成就。
这祝福,寄予中安协新时代砥砺前行的美好愿望。
这份情怀,更增添对中安协未来发展的殷切期许:
强化引领,勇当先锋:期望中安协以前瞻视野,在绿色建造、智能安装、数字化交付等新兴领域,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加速前沿技术落地应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深化育才,筑牢根基:期望中安协持续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造就更多“大国安装工匠”;着眼未来,着力培养精通技术、擅长管理、具备创新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协同联动,共绘宏图:期望中安协创新机制,深化与地方协会联动。我们四川安装分会愿在中安协指导下,积极参与交流共享,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期盼全国先进理念、先进技术更多引入地方,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更祝愿中国安装协会:
未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提升服务与引领能力,成为全国安装人坚实的后盾、温暖的家园。愿中安协影响力深远,愿“中国安装标准”成为世界参照,愿 “中国安装品牌”闪耀全球!愿每一位安装人在中安协引领下,于民族复兴的洪流中施展才华,绽放光彩!
我们坚信,在中安协的坚强引领和全体安装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安装行业定能乘风破浪,勇立潮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更强劲、更卓越的安装力量!
谨以此文,致敬中国安装协会四十年光辉岁月!
- 近期重要通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