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初心不改。中国安装协会作为国家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权威组织,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引领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为我国工程建设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倾注了心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奠基拓荒薪火相传,匠心淬炼工艺精进
(1985年-2000年)
在我国工程建设高歌猛进的关键时期,协会率先扛起行业标准化的大旗,推动安装工程从分散作业迈向标准化施工,让每一项设备安装都有了更坚实的质量保障。
“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的设立,如同在行业中点亮了一盏明灯。这套完善的质量评优体系,以标杆之力引导企业绷紧质量管理之弦,推广先进技术、打磨施工工艺,让“质量至上”的理念深植于每一位从业者心中。
协会主办的《安装》杂志,成了行业交流的“连心桥”;跨行业的机电安装技术研讨会,让经验与智慧在碰撞中开花结果。而一场场安装技术人员培训,更像播撒种子的春雨,让技术得以扩散、人才得以成长,为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与快速发展筑牢了根基。
?科技创新擎旗引领,新质赋能质效跃升
(2001年-2020年)
进入新世纪,协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步履更坚。一项项安装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一份份工艺指导文件的发布,为工程从施工到验收的全流程质量控制提供了“指南针”。
创精品机电工程研讨会”定期举办,一个个标杆项目化作生动教材,让先进技术经验在全国安装工程领域生根发芽;“机电安装技术交流会”搭建起交流平台,助力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崭露头角、广泛应用。
2010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设立,点燃了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他们把施工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提炼成可推广的科技成果,让创新之花结出实效之果,为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学技术委员会,让行业科技创新有了更坚实的“主心骨”。聚焦前沿技术研发与应用,组织新技术、新产品、行业工法的鉴定与推广,协会推动着科技创新成果走入施工现场,从图纸变成现实。
协会通过技术标准制定、工程质量评优、科创成果转化、人员交流培训四大核心职能的协同发力,让我国工程安装技术稳步迈向国际先进水平,更推动着中国标准、中国装备、中国技术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数字驱动能源变革,协同创新双碳新篇
(2021年至今)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协会的脚步始终紧跟发展浪潮。2021年,《绿色建造技术导则(试行)》的发布,为行业装上了绿色化、智能化的“加速器”。推动绿色建造、探索数智化转型、应用AI技术,安装行业正从传统施工模式中破茧而出,主动适应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趋势。
BIM技术应用成果评价持续开展,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技术加速推广,“数字化与智慧建造技术应用研讨会”成了前沿技术的“集散地”,协会正以实际行动促进机电安装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机电工程安装细部节点做法优选(2025版)》纳入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工匠精神的延续,更是对工程安装工艺质量的精益求精;《机电工程科技成果研发管理规程》的编制,为安装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之路点亮了航标。
机电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的开展、培训教材的编写,则像一场场“充电赋能”,让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推动着行业知识体系化建设走向深入。
行业协同谋发展,同频共振铸辉煌
四十年来,在中国安装协会的有力托举下,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写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350MW火电机组成功投运,全球首个单机容量1000MW水电机组建成发电,全球首个±1100kV 特高压直流工程顺利竣工,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电力技术,已然成为全球标杆。
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火电建设热潮,到新世纪特高压电网的跨越式发展,再到“双碳”目标引领下的新能源革命,协会始终与电力行业同行,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着全方位支持,见证并助力着中国电力建设从追赶到引领的史诗级跨越,为电力安装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质量提升输送着源源不断的专业力量。
站在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作为一名电力建设行业的“老兵”,我谨代表行业同仁,向中国安装协会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热烈的祝贺!四十载风雨同舟,协会为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协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智能绿色建造为驱动,继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赋能,引领全国机电安装企业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贡献更大力量!
(范幼林:中国安装协会原副会长)
- 近期重要通知 -
END
